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注释

系(xì):联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称。

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称杨柳风。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前两句叙事。写年老的诗人,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古木阴下,他上了岸,拄着拐杖,走过了一座小桥,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历来写春的句子,或浑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或细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志南这首诗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细微的描写,又有对春天整个的感受,充满喜悦之情。诗写景凝练,意蕴丰富,读来使人如闻似见。尽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杨柳风”这样的诗境已广泛为人们所用,但真正成为熟词,不得不归功于志南这两句诗。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绘的意境,除了受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影响外,或许也曾受此启发。

志南这首诗,语语清淳,从容不迫,在写景时充分注意了春天带给人的勃勃生机,富有情趣,所以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赞赏。

赏析二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名诗。诗僧志南亦因这首描写二月春景的诗而名留千古。

首二句写诗人的行踪,尾二句写诗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笔精妙,予人以清凉幽静的美感: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地表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尾二句造语疏清,予人以清新悠然的体味:小桥东边,杏花如烟,杨柳如线,细雨如酥,和风如丝。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湿,何其令人惬意;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寒冷,它们是何等善解人意。这清凉的春意,不正是春天清凉的禅意的昭示么?这迷人的春景,正是诗人眼中迷人的禅境。

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东边,在老僧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里,禅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绝句,就是诗!

“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不说理,也不说禅,却极有禅趣,本诗可谓是自然高妙!

志南

志南

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前。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敕勒歌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乐游原 / 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悼内十一首

明代于谦

垂老光阴两鬓皤,细君弃我竟如何!


夫妻一旦世缘尽,儿女百年恩爱多。


小阁空悬台上镜,春衣谁试箧中罗。


客边闻讣肠先断,泪落西风鼓缶歌。


世缘情爱总成空,二十余年一梦中。


疏广未能辞汉王,孟光先已弃梁鸿。


灯昏罗幔通宵雨,花谢雕栏蓦地风。


欲觅音容在何处?九原无路辨西东。


缥渺音容何处寻?乱山重叠暮云深。


四千里外还家梦,二十年前结发心。


寂寞青灯形对影,萧疏白发泪沾巾。


箧中空有遗书在,把玩不堪成古今。


尘寰冥路两茫茫,何处青山识故乡?


破镜已分鸾凤影,遗衣空带麝兰香。


梦回孤馆肠千结,愁对惨灯泪千行。


抱痛苦嫌胸次窄,也应无处著凄凉。


东风庭院落花飞,谐老齐眉愿竟违。


幻梦一番生与死,讣音千里是邪非?


凄凉怀抱几时歇,缥渺音容何处归?


魂断九泉招不得,客边一日几沾衣。


房栊寂寞掩春风,百岁情缘一旦空。


世态不离生死内,梦魂多在别离中。


可怜孤馆月华白,犹忆香奁烛影红。


老眼昏昏数行泪,客边从此恨无穷。


结缘谁不愿齐眉,修短由来未可期。


老我方将安蔗境,细君先已赴瑶池。


花飞玉碎愁何限,绠断瓶沉势莫为。


清泪两行千古恨,眼看儿女益凄其。


别来音问每蹉跎,两地关情感慨多。


我欲承恩还北阙,子先归化梦南柯。


空闺镜破余残粉,断杼尘蒙失旧梭。


痛汝老怀谁与诉?临风惟有泪滂沱。


独对青灯坐夜阑,客边衣薄不胜寒。


因思旧事关情切,欲把遗书掩泪看。


花落香消人寂寂,台空镜破月团团。


梦魂割断幽明路,死别生离欲见难。


百川东逝更无还,生死由来一梦间。


苦雨凄风香阁冷,落花啼鸟绣帷间。


空于纸上看遗墨,无复灯前睹笑颜。


肠断不堪回首处,两行清泪万重山。


痴儿弱女两相依,宿鸟惊巢各自飞。


尘锁镜台秋月冷,香消罗幔夜灯微。


双亲闻讣肠应断,百岁同心事已非。


垂老不堪生死别,客边日日泪沾衣。

© 2020 唐诗三百首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web377@qq.com| 豫ICP备16001114号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处理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