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吾衰矣

宋代辛弃疾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生活   想象   归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请求辞官归隐,但儿子以田产还没置办为由不让辞官,于是写了这首词骂儿子。我已渐渐年老,力尽筋疲,功名富贵的实现要待到何时?何况富贵功名还处处隐伏着危机。穆生因楚王稍懈礼仪便抽身辞去,陶潜尚未得享俸禄就弃官而归。穆先生、陶县令那样明达的人都是我十分崇敬的老师。

归隐后一定要将荒园修葺,“佚老园”就是个合适的名字。再建个亭儿取名为“亦好”,便能闲时饮酒,醉时吟诗。一块田地千年之中要换八百主人,一人嘴里又能插上几张饭匙。退隐之后便一切作罢,何须再费口舌说什么是非得失。

注释

最高楼:词牌名。

乞(qǐ)归:请求退休归田。

犬子: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田产未置:还没有置备好田地产业。

止:劝阻。

衰(shuāi):年老。

须:等待。

富贵:有功业。

醴(lǐ):甜酒。

抽身:退出仕途。

得米弃官归:陶渊明当彭泽县令时,曾有上司派督邮来县,吏请以官带拜见。渊明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是解印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弃官归隐之志。

葺(qì):修缮。

佚(yì)老:安乐闲适地度过晚年。

亦(yì)好:退隐归耕,虽贫亦好。

匙(chí):小勺。

休休:罢了,此处含退隐之意。

甚(shèn):什么。

创作背景

赏析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三句直接驳斥儿子用以阻止词人引退的理由,有针锋相对之势。词人的儿子认为词人此时的官位还不够,积蓄的俸禄还不足以购买丰厚的田产,言下之意希望父亲能继续升官,而词人劈头便说:“吾衰矣。”儿子以富贵为念,词人便以富贵的时机、富贵的忧患来回应。“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五句全是用典,故事的主人公有两个,穆生和陶渊明。西汉楚元王刘交以穆生、白生、申公三位贤士为中大夫、礼贤下士,席上专为不喜饮酒的穆生设醴,其孙刘戊继任为王后忘了设醴。穆生看出楚元王怠慢背后潜伏的危机,毅然辞官。陶渊明曾当任彭泽县令,因为不愿意以五斗米的官俸而低头向乡里的小人,便辞官而去,在农村种地,不求闻达。词人直言要以穆生和陶渊明为师,有及时归隐、远离官场的意思,与儿子希望自己继续留在官场,等待词人以后富贵的想法背道而驰。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两句都在第三字后断开,造成了节奏和语意上的奇峭。作者不仅想到了归隐,而且连归后闲居处的亭、园的名字都想好了。“闲饮酒,醉吟诗”两句概括了理想的生活状态,“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两句引用禅语和谚语,说明人生苦短,眼前占有的身外之物都不能长久,不如看淡。“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三句不仅否认了富贵,而且否认了满足与不满足。

上片说做官的道路危机四伏,要以穆先生、陶县令这些以前的贤人为师,早点隐退,不要期待功名富贵,言外之意包含对朝廷不能用抗战志士的不满。下片想象归隐田园、饮酒吟诗的乐趣。整首词的语言看似平实通俗,实际上却贯穿各种典故和对前人作品句子的化用。通过给儿子讲述道理,把辛弃疾正直不阿、洁身自好的形象体现出来。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14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相逢行

两汉佚名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赞颂    乐府    生活   

妇病行

两汉佚名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乐府    生活    感伤    贫困   

孤儿行

两汉佚名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孤儿泪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手为错,足下无菲。


怆怆履霜,中多蒺藜。


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


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春气动,草萌芽。


三月蚕桑,六月收瓜。


将是瓜车,来到还家。


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愿还我蒂,兄与嫂严。


独且急归,当兴校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


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抒情    写人    生活   
© 2020 唐诗三百首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web377@qq.com| 豫ICP备16001114号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处理该内容。